2022上海教师招聘笔试考试:教育理论模拟题(2)
一、单选题
1.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规律。教育与社会的规律包括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的关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国家,统治军队和人民,就必须先发展教育。体现了教育对政治具有影响作用,与选项A表述相符。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2.心理学家提出,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加强4-5岁儿童的书面语言训练,主要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分别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题干中强调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要抓住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即加强4-5岁儿童的书面语言训练。这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规律的体现。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3.下列主张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上行下效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性教学原则。开而弗达,出自于《学记》的一句话“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这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C项。故本题选C。
4.下列不符合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的是(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提早入学年龄,缩短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融合
D.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从横向来看,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选项A、C属于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选项B,提早入学年龄,缩短义务教育年限的表述不符合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应该是延长义务教育教育年限。
选项D,发展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表达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的表达意思一样,也是属于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之一。
题干中强调的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趋势”,选择否定项。综上分析,选项ACD均为肯定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5.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师的劳动特点的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包括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等。
选项A,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这需要老师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这是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的一种体现。与题干表述相符。故本题选A。
6.八年级三班的小强同学经常上课迟到,新学期他决心改掉迟到的坏习惯,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仍然无法克服赖床的毛病,结果还是时常迟到,教师在对该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中的第一条规律内容的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题干中,小强认识到了迟到不好,并决心要改,但是在冬天无法克服赖床的毛病。说明他在调节道德行为时不能克服困难,是道德意志薄弱的体现,因此该重点培养其道德意志。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7.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转化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规律。
选项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这与题干表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与题干中的“反复抓,抓反复”表述契合。
选项C,学生思想内部转化规律体现的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体现的是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综上分析,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8.对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性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A.班、课、室 B.师、生、室 C.师、生、时 D.班、课、时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的特点。班级授课制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班级授课制用三个字简单概括:“班”“课”“时”。选项D符合题意。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题干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体现的是演示法。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10.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 )制订出来。
A.学期或学年开始前 B.定好课题计划后 C.学期结束后 D.上课前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选项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这种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内容应该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个课题所需要的主要直观教具等。符合题意。
选项B,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而不是在定好课题计划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C,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制定出来,而不是在学期结束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选项D,任何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一般来说,新教师要写得详细些,有经验的教师对教材教法比较熟悉,可以写得简略些。课时计划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综上分析,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二、多选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观性 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D.人的身心发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
1.【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与一般动物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二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BD符合题意。AC为干扰项,排除。
选项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指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以及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是属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符合题意。
选项D,人的身心发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是指,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在社会环境中,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改变了环境对象,同时发展了自己。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选项AC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D。
2.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2.【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ABC符合题意。
3.下列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有( )。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
C.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D.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选项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
选项B,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过分关注知识的准确性。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故排除。
选项C,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这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
选项D,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内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
综上分析,ACD三项均符合题意,B为干扰选项,排除。故本题选ACD。
4.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违法行为的有( )。
A.教师适当惩罚学生 B.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体罚学生
C.教师私拆、私扣学生的信件 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
4.【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是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选项A,教师适当惩罚学生的行为可以降低学生不良行为的频率,该做法不属于违法行为。
选项B,教师采用各种方法体罚学生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二十一条规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选项C,教师私拆、私扣学生的信件的做法,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三十九条规定,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选项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的做法,属于正常的教育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
综上分析,BC两项均符合题意,属于违法行为。AD为干扰选项,排除。故本题选BC。
5.教育的三结合一般是指( )。
A.网络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5.【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广义的教育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称为教育的“三结合”。BCD符合题意。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摘要(试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 )。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D.实行二级课程管理制度
6.【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ABC符合题意。选项D,实行二级课程管理制度,不属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而应该是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具体是指,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综上分析,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BC。
以上就是2022上海教师招聘笔试考试:教育理论模拟题(2)所有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考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上海教师招聘资讯,如上海教师招聘笔试考试、招聘公告、招教答疑、报考指南、报名入口、成绩查询等,可以及时关注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www.shzwls.com/。
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上海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www.shzwls.com/]
关键词: 上海教师招聘笔试考试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扫一扫填写求职意向
扫码填写上海教师求职意向,为您带来上海教师岗位推送,填写完成可进入小程序便捷获取更多优质岗位!
扫一扫进入考生交流群
上海教师招聘, 上海国编考试,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统招16区】上海教师招... 2023-10-26
- 上海中学招聘:2024年上... 2023-10-17
- 上海中学招聘:2024年上... 2023-10-17
- 上海小学教师招聘:2024... 2023-10-17
- 上海中小学招聘:2024上... 2023-10-17
- 上海2024年虹口区教育系... 2023-10-17
- 上海中学教师招聘:2023... 2023-08-02